“一箱難求問題更多發生在中小外貿企業身上,因為大型公司與船公司或貨代公司都建立了長期的合作關系。大型企業的出貨值一般都可以預測,船公司或貨代公司都會為其預留一定的貨箱,以備其出貨量增加。在疫情影響全球物流運輸的當下,貨箱回流難度增加,而集裝箱生產企業基于未來的不確定性,又不能貿然擴大產能,因此,船公司或貨代公司也會優先保障大型企業的貨箱供應,從而導致中小企業一箱難求?!敝袊煌ㄟ\輸協會電商物流產業分會常務副會長律景昌在觀察一段時間后,有了這樣的分析。
“目前,無論是政府層面還是菜鳥、京東等大型物流企業,都在力推運輸集約化發展,各方也已經基本建成了健全的物流貨運網絡。中小外貿企業需要主動觸網、抱團取暖,在提高議價能力的同時,還要顧及船公司或貨運公司的感受,利用數字化技術規劃好出貨計劃。這樣就可以為船公司或貨代公司提供一個可預期的出貨量,以方便其安排運力,這既解決了一箱難求的問題,也降低了中小企業的運輸成本?!痹诼删安磥?,當前的一箱難求問題不僅是一時的現象,也是一個系統性問題,需要系統性解決方案,“只有政府、企業、行業協會等都參與進來,形成顧及彼此感受的良性生態,才能確保供應鏈的暢通和穩定?!?/span>
2016-2020年全國集裝箱吞吐量逐年上升
1.近年我國集裝箱箱位總體不斷增加
2016-2019年,中國沿海運輸集裝箱箱位呈上升趨勢,發展較為迅速;2020年中國沿海運輸集裝箱箱位位60.91萬TEU,同比下降了3.7%。中國沿海運輸集裝箱箱位近四年復合增速為10.1%。
2.中國集裝箱運輸市場需求緩慢上升
從需求端來看,中國集裝箱運輸市場需求緩慢上升。2016-2020年,中國規模以上港口集裝箱吞吐量逐年上升,2020年為26430萬TEU,同比增長1.2%。其中,沿海港口完成23429萬TEU,增長1.5%;內河港口完成3001萬TEU,減少0.5%。
2020年,上海港、舟山港、深圳港、廣州港和青島港(06198.HK)為中國集裝箱吞吐量排名前五的港口,該五個港口的集裝箱吞吐量都有不同程度的增長。其中,上海港全年吞吐量為4350萬TEU,同比增長0.4%,排名全國第 一。舟山港和深圳港集裝箱吞吐量分別為2872萬TEU和2655萬TEU,同比增長4.3%和3%,位列第二、第三。
亞太集運市場迎“極限挑戰”,多方因素“煎熬”
一段時期以來,海運市場持續面臨運力緊缺、集裝箱在港積壓、準班率不斷下降等問題。隨著市場傳統旺季的到來,海運出口需求保持強勁,這意味著該市場或將面臨更大的挑戰。
1.“缺箱”仍是熱詞
根據海關總署數據,隨著我國出口的增加,港口集裝箱吞吐量也屢創新高。今年1—5月,我國八大樞紐港集裝箱吞吐量達2.3億標準箱,較去年同期的1.96億標準箱增長了17.1%。
盡管如此,集裝箱短缺仍然是亞太地區全行業面臨的挑戰。由于設備短缺,同時需求大漲,2021年第 一季度,全球集裝箱設備產量達130萬標準箱。目前集裝箱設備生產商訂單強勁,預計2021年全球集裝箱設備增速將達6%。其中,集裝箱租賃公司也是市場的重要參與方之一。2020年,集裝箱租賃公司所持箱量占市場的50.8%。
馬士基認為,北美集裝箱空箱庫存持續積壓,再加上全球范圍內突發事件的影響,供應鏈一度中斷,空箱調回亞太地區變得愈發復雜且困難。貨運旺季到來,北美港口持續擁堵,將再度減緩空箱調運回亞太地區的速度,甚至可能導致亞太地區缺箱情況再度加劇。
2.多方因素“煎熬”
航線運力供給緊張、海運價格易漲難跌。
航線上的可用運力是影響市場運價的重要因素。近期,海運市場運價已飆升至前所未有的水平,并將繼續上漲。上海航運交易所發布《2021(年中)水運形勢報告——集裝箱市場》報告,報告指出,預計今年下半年,中國海運市場運價波動或將加大,新冠肺炎疫情持續對集運市場造成沖擊,供應鏈體系被打亂,港口作業效率大幅降低,運力供給呈現緊張局面。
此外,還有專家指出,考慮到第三季度為歐美海運傳統旺季,港口堵塞、缺箱問題恐將持續至年底,即海運運價到2021年年底前都易漲難跌。
船期延誤對亞洲出口貨物造成影響。
馬士基高級副總裁兼全球負責人Lars Mikal Jensen表示,在亞歐航線上,由于歐洲消費需求激增,亞洲到歐洲的集裝箱運量飆升,但受到歐洲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措施的負面影響,歐洲主要港口陷入擁堵,造成多條亞歐航線船期延誤。持續的船期延誤導致集裝箱預離港日和實際離港日的延遲長達7天以上。對此,馬士基預計,歐洲船期延誤對亞洲出口貨物造成影響,會持續惡化。
3.積極應對難題
為應對國際集運市場“一艙難求”“一箱難求”“運價高企”現狀,國內有關部門機構、船公司采取了措施。
交通運輸部副部長趙沖久近日在新聞發布會中回應稱,下一步,交通運輸部將會同商務部等部門繼續落實好穩外貿的相關措施,引導國際班輪公司持續加大中國大陸出口航線運力供給,同時提高集裝箱的周轉效率,指導地方交通運輸部門在做好疫情防控工作的同時,確保國際物流供應鏈的穩定和暢通。價格方面,交通運輸部也將配合市場監管部門加強海運口岸的收費監管,依法查處違規收費的行為。
同時,國內船公司也始終把維護產業鏈和供應鏈安全穩定放在突出位置,開始做出行動,解決問題。